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,电动汽车在很短时间内成为了“ 香饽饽”。特别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之下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新能源汽车。但是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, 动力电池的是整个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那么动力电池的内阻是用什么方法测试的呢 ?
动力电池的内阻测试方法主要分为两种:
1.电动汽车电池直流放电内阻测量法
根据物理公式R=V/I,测试设备让电池在短时间内(一般为2 ~3s)强制通过一个很大的恒定直流电流,测量此时电池两端的电压差,并按公式计算出当前的电池内阻。这种测量方法的精确度较高 ,控制得当的话,测量精度误差可以控制在0.1%以内。但此法有明显的不足之处: 只能测量大容量电池,小容量电池无法在2~3s内负荷 40~80A的大电流;当电池通过大电流时, 电池内部的电极会发生极化现象,产生极化内阻。故测量时间必须很短,否则测出的内阻值误差很大, 不然大电流通过电池对电池内部的电极有一定损伤。
2.电动汽车电池交流压降内阻测量法
电池实际上等效于一个有源电阻,因此给电池施加一个固定频率和固定电流(目前一般使用1kHz 频率,50mA小电流),然后对其电压进行采样,经过整流、滤波等一系列处理后通过运放电路计算出该电动汽车电池的内阻值。交流压降内阻测量法的电池测量时间极短 ,一般在100ms左右,几乎是一按下测量开关就测完了, 这种测量方法的精确度也不错,测量精度误差一般在1%~2%。这种交流压降内阻测量法可以测量几乎所有的电池 ,包括小容量电池。但是交流压降测量法的测量精度很可能会受到纹波电流的影响,同时还有谐波电流干扰的可能,这对测量仪器的抗干扰能力是一个考验。用此法测量 ,对电池本身不会有太大的损害。
无论采取以上哪种方法,都必须考虑到线路的电阻问题。从仪器到电池的连接线本身也存在电阻,还有电池与连接线的接触面也存在接触电阻,这些因素必须都在仪器的内部事先做好误差调节。所以在测量过程中,务必考虑到这一点,从而 使测试数据更加准确。
全国服务热线